Oct 31, 2009

影像傳輸規格

很久沒有來這裡留點口水,今天來寫一下影像(聲音)介面的傳輸方式吧!我絕對不是專家,這篇文主要是以消費者的角度,尤其是自身經驗中所遇到的問題來看,嘗試去了解各種規格的差異。若有幸專家蒞臨,還請多多指教!

故事是從去年秋開始,因為在小小的筆電螢幕前編寫程式,對眼力是很大的負擔(還有頸肩),所以希望買一台至少21吋以上的液晶螢幕來增進工作效率。當然,也考慮到除了工作之外的問題(就是娛樂嘛),最後購入的是 acer H213H!有些使用心得,但不是本篇重點,以後有空(或有人有興趣)再說吧。當初下這個決定,有一個主要的因素是,它包含當時市場上主要的影像介面,D-Sub、DVI 和 HDMI。很少看到有那款電腦使用的液晶螢幕同時有這三個規格的。

D-Sub 也就是一般電腦上所謂的 VGA 接頭。其實 D-sub 是一種主要用於電腦設備上的電子接頭的通稱,VGA 接頭是其中的一種 DE15。它傳輸影像的類比訊號。基本上,過去所有買的桌上型電腦,都是利用這種方式連接主機和螢幕;近來新的電腦,尤其是配液晶螢幕,已經開始使用 DVI。

DVI (Digital Visual Interface) 是利用數位傳輸的方式,所以在講求高畫質及液晶螢幕(是數位顯示方式)的普及下,DVI 就順理成章地逐漸取代 D-Sub。除了像一般接頭有公和母(凸或凹)的分別外,DVI 規格還能承載部份類比訊號,所以主要可分為 DVI-A(僅有類比), DVI-D(僅有數位) 和 DVI-I(兩者皆有)。雖然目前大部分的機器還沒有支援,但 DVI 仍預留了第二通道 (Dual link) 作為更高解析度之用(高於 1920x1200 60Hz)。另外,Apple 為了在有限空間的筆記型電腦上也可以容納 DVI 的接頭,於是有發展出小一號的 Mini-DVI 和更加迷你的 Micro-DVI,需要特制的轉接頭才能接上一般的 DVI 接頭(或是 VGA 接頭)。

另外要注意的是,雖然 DVI-I 同時包含數位和類比兩種傳輸通道,但如果想要藉由把公的 DVI-I 上四根類比接腳剪掉,來插入母的 DVI-D,是不可行的作法!因為 DVI-I 上的一字型接腳比 DVI-D 上的寬(資料來源:HIS Technology)。

HDMI (High-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 是為了解決一些在家用影音設備上的問題,而發展出的一種全數位化無壓縮的影像聲音傳送介面。這是為了完全取代過去使用的 S端子 (S-Video) 和 RCA端子(就是紅白黃三個接頭)。這在電腦用品上並不常見,主力是在家用影音設備。HDMI 使用一條纜線同時傳輸影像和聲音的所有訊號,大大地簡化安裝;數位化訊號也使高畫質的顯現更為簡易。目前 HDMI 規格版本到 1.4,大部分是技術性上的修正,我想一般玩家不太需要去計較,這裡有比較表格

值得注意的地方是,HDMI 支援由英特爾發展的一種反拷技術 HDCP (High-Bandwidth Digital Content Protection),確保影音在傳輸的過程無法被截錄(不過有人稱已被破解)。在訊號源(如 DVD 播放器)和顯示器(如液晶電視),都必須同時內建有 HDCP 密鑰晶片,才能欣賞到正常的影音內容,否則只要只有某一端沒有 HDCP 晶片,影音品質可能會降低,甚至完全不能播放。有些機器雖然 HDMI 接頭,但不見得有內建 HDCP 晶片,所以接上有 HDCP 的液晶電視,就完全不能使用了(除非改用其它接頭)。我想這是在選購有 HDMI 接頭設備時,需要特別注意的一點,我就有朋友遇到這樣的例子,逼得他非得去退貨再重新買別台的。至於大家都一定會問的問題,「有內建 HDCP 的播放器,還能放 x 片嗎?」網路上的答案是,如果片子已遭破解,HDCP 就無法作用。本人沒有實作過,大家自己嘗試。

最後要介紹的,如左圖,是目前最新(2006推出,2008上市),全部數位化,同時包含影像和聲音的傳輸介面,DisplayPort。其發展是意圖要「補完」HDMI,至於怎麼「補完」,這部分也有待專業人士「補完」了。不過,現在已經有電腦廠商開始支持這樣的格式,如 Apple 和 Dell,不少產品都使用 DisplayPort;不過家電部分好像還是以 HDMI 為主。至於防拷機制,支援 DPCP,相容 HDCP,所以我猜想情況也是一樣的。

沒有結語或結論,僅提供一張各種影像接頭的列表,作為參考。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