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v 1, 2009

Four Score and Seven Years Ago

在美國總統林肯的著名演說 Gettysburg Address 中,也就是「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的出處,在開頭的第一句話是 "Four score and seven years ago...",這裡 score 是什麼意思呢? 

score 的意思多如牛毛啊~在 Merriam-Webster dictionary 中,第一條的解釋就是:
a. twenty
b. group of 20 things — often used in combination with a cardinal number, for example, four score
c. an indefinitely large number

所以"Four score and seven years ago"指 87 年前,注意這裡是單複數同形。

不過很好奇的是,以「二十」為一單位,經驗中在美國沒有遇到過這樣的算法。如果要用在對話中的話,還要數學好才不會搞錯耶~(美國人不是通常數學不好?)

Oct 31, 2009

影像傳輸規格

很久沒有來這裡留點口水,今天來寫一下影像(聲音)介面的傳輸方式吧!我絕對不是專家,這篇文主要是以消費者的角度,尤其是自身經驗中所遇到的問題來看,嘗試去了解各種規格的差異。若有幸專家蒞臨,還請多多指教!

故事是從去年秋開始,因為在小小的筆電螢幕前編寫程式,對眼力是很大的負擔(還有頸肩),所以希望買一台至少21吋以上的液晶螢幕來增進工作效率。當然,也考慮到除了工作之外的問題(就是娛樂嘛),最後購入的是 acer H213H!有些使用心得,但不是本篇重點,以後有空(或有人有興趣)再說吧。當初下這個決定,有一個主要的因素是,它包含當時市場上主要的影像介面,D-Sub、DVI 和 HDMI。很少看到有那款電腦使用的液晶螢幕同時有這三個規格的。

D-Sub 也就是一般電腦上所謂的 VGA 接頭。其實 D-sub 是一種主要用於電腦設備上的電子接頭的通稱,VGA 接頭是其中的一種 DE15。它傳輸影像的類比訊號。基本上,過去所有買的桌上型電腦,都是利用這種方式連接主機和螢幕;近來新的電腦,尤其是配液晶螢幕,已經開始使用 DVI。

DVI (Digital Visual Interface) 是利用數位傳輸的方式,所以在講求高畫質及液晶螢幕(是數位顯示方式)的普及下,DVI 就順理成章地逐漸取代 D-Sub。除了像一般接頭有公和母(凸或凹)的分別外,DVI 規格還能承載部份類比訊號,所以主要可分為 DVI-A(僅有類比), DVI-D(僅有數位) 和 DVI-I(兩者皆有)。雖然目前大部分的機器還沒有支援,但 DVI 仍預留了第二通道 (Dual link) 作為更高解析度之用(高於 1920x1200 60Hz)。另外,Apple 為了在有限空間的筆記型電腦上也可以容納 DVI 的接頭,於是有發展出小一號的 Mini-DVI 和更加迷你的 Micro-DVI,需要特制的轉接頭才能接上一般的 DVI 接頭(或是 VGA 接頭)。

另外要注意的是,雖然 DVI-I 同時包含數位和類比兩種傳輸通道,但如果想要藉由把公的 DVI-I 上四根類比接腳剪掉,來插入母的 DVI-D,是不可行的作法!因為 DVI-I 上的一字型接腳比 DVI-D 上的寬(資料來源:HIS Technology)。

HDMI (High-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 是為了解決一些在家用影音設備上的問題,而發展出的一種全數位化無壓縮的影像聲音傳送介面。這是為了完全取代過去使用的 S端子 (S-Video) 和 RCA端子(就是紅白黃三個接頭)。這在電腦用品上並不常見,主力是在家用影音設備。HDMI 使用一條纜線同時傳輸影像和聲音的所有訊號,大大地簡化安裝;數位化訊號也使高畫質的顯現更為簡易。目前 HDMI 規格版本到 1.4,大部分是技術性上的修正,我想一般玩家不太需要去計較,這裡有比較表格

值得注意的地方是,HDMI 支援由英特爾發展的一種反拷技術 HDCP (High-Bandwidth Digital Content Protection),確保影音在傳輸的過程無法被截錄(不過有人稱已被破解)。在訊號源(如 DVD 播放器)和顯示器(如液晶電視),都必須同時內建有 HDCP 密鑰晶片,才能欣賞到正常的影音內容,否則只要只有某一端沒有 HDCP 晶片,影音品質可能會降低,甚至完全不能播放。有些機器雖然 HDMI 接頭,但不見得有內建 HDCP 晶片,所以接上有 HDCP 的液晶電視,就完全不能使用了(除非改用其它接頭)。我想這是在選購有 HDMI 接頭設備時,需要特別注意的一點,我就有朋友遇到這樣的例子,逼得他非得去退貨再重新買別台的。至於大家都一定會問的問題,「有內建 HDCP 的播放器,還能放 x 片嗎?」網路上的答案是,如果片子已遭破解,HDCP 就無法作用。本人沒有實作過,大家自己嘗試。

最後要介紹的,如左圖,是目前最新(2006推出,2008上市),全部數位化,同時包含影像和聲音的傳輸介面,DisplayPort。其發展是意圖要「補完」HDMI,至於怎麼「補完」,這部分也有待專業人士「補完」了。不過,現在已經有電腦廠商開始支持這樣的格式,如 Apple 和 Dell,不少產品都使用 DisplayPort;不過家電部分好像還是以 HDMI 為主。至於防拷機制,支援 DPCP,相容 HDCP,所以我猜想情況也是一樣的。

沒有結語或結論,僅提供一張各種影像接頭的列表,作為參考。

Jun 9, 2009

Notes from IERC

Some notes from the conference about health care system:
  • People pay a lot of attention on the cost, not the system (where the problem is, and we don't even have standard definition of cost).
  • Diagnostic errors are 50% more than medication errors. (This surprises me. Does that mean we cannot fully believe doctors?)
  • "Cultural belief" is hard to change. (The gap between engineers and MD)
  • "Fool with a tool is still a fool."
  • Health IT is not a panacea, but many think it is.
  • Measure twice, cut once.
  • Idea alarm: Making the error visible before it happens.

May 6, 2009

Problem for Poisson Distribution

這個問題是我在教課時,自己發現的。或許是一個顯而易見的問題,但似乎很少人去想過,它花了我不少時間去釐清,也發覺自己的統計能力還是未到家(汗)歡迎各方不吝指教。

Suppose a Poisson process of customers arriving a store has an arrival rate of 60 people in one hour. Then, if random variable X is the number of arrival customers in one hour, then by Poisson distribution, the mean and the variance are both equal to the arrival rate.

E(X) = V(X) = 60.

Now, if the unit is changed from hour to minute, the arrival rate becomes 1 customer per minute. Suppose random variable X' is the number of arrival customer in one minute. Then,

E(X') = V(X') = 1.

But, wait a minute. Since X is the number of arrivals in one hour and X' is the number of arrivals in one minutes, then we may say that X = 60X', which gives

V(X) = V(60X') = 60^2 V(X') = 3600.

Now, this is not consistent with what we obtained previously. What makes it happened? Any thing wrong with this derivation?

Click to show my explanation.

May 4, 2009

沒有文章,只有「噗」

若說此地是荒廢狀態,一點也不為過。上一篇文章已經是三個月前的事情了,轉眼之間,冬天都變成春天,這裡看樣子也要是雜草叢生了。

常常心裡有些想法,想要寫下來,但自己又不是一個信手捻來就是一篇文的人,若要寫出還能稱之為「文章」的東西,至少一兩個小時是跑不掉的了。再加上最近真的滿忙的(天外之音:又不見得是忙正事),所以每次都是想想而已,也就一直沒有動手寫任何東西了。

Plurk 是一種不算很新的網路社群媒介(或說工具),但自從幾位部落格界的大紅人也跟著使用 plurk,好像就開始在台灣變成一種網路流行。雖然去年暑假就在 plurk 上註冊了帳號,但也一直提不起興趣去碰它。一方面是沒有認識多少人在玩 plurk,另一方面也不知道拿它做什麼用(鐵定是不能吃啦)。倒不是因為這幾位部格落名人開始大量使用 plurk,我也開始跟進,而且我終於找到可以它用做什麼事情了。

不知道什麼是 plurk(台灣一般稱:噗浪),請參看重灌狂人的介紹異塵行者的介紹

第一個原因很明顯的,我把我的 plurk 的內容放在 blogger 的側欄中,前些日子乾脆把它置頂了。因為 plurk 的特性,隨心所欲的寫上 140 字內的短文,所以很方便我隨時把想說的話,不需要長篇大論的表達出來。若只是僅僅的一句話就得要在 blogger 上開篇新文章,感覺相當無聊吧。但 plurk 就是要讓你這樣碎碎唸,如果去看看別人的 plurk,舉凡:起床上課感冒賴床出門吃東西回家打電動約會煩惱工作牢騷分享圖文影片幹醮鳥事愛戀(自行斷句)任何瑣事都要你「噗」出去。所以啦,就想只有一頭簡短的念頭,也可以貼出來。我想,這樣就可以代替我在 blogger 上發表比較「正式」的文章,不必花太多力氣在上面,但也不會失去紀錄下自己的各種「雜念」了。

不過,我還在研究,怎麼讓置頂的文章也可以讓人留言... 目前只是單純的插入 HTML/JavaScript 物件

另外一個原因,也是我還在研究的方式,就是紀錄下我每天倒底都在幹些什麼事啊!感覺每天都在忙忙忙的,但也搞不清楚自己究竟在忙些什麼,每天都可以累得跟什麼一樣(狗嗎?)每次看到床就很容易覺得想睡。有次跟老闆開會,他問了我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你一週花多少時間做研究?』當下只能胡亂回答一下,而且想必灌水不少以顯示我的努力,但其實我自己也不清楚。我就突然想到,如果我認真地百分百地玩 plurk 的話,記下所有的出門回家煮飯吃飯睡覺洗澡看電視看動畫上廁所上網路打電動打電話所有的雜事,也許就可以發現事情的真相了(天外之音:真相往往是殘酷的)。不過,這些事也不必向眾新朋好友一一告知,所以目前還在看有沒有辦法把單一個 plurk 隱藏起來的辦法(有的話請告知),在這之前,也就隨意地「噗」一下了。

直接看我置頂的 plurk,應該多少就能了解我都在做些什麼或想些什麼。只是這並沒有在 RSS 的更新中,對習慣使用 RSS 的人就不方便。若想追蹤 plurk,可以加入「噗」的行列,利用這個連結,登入或註冊後,就會自動追蹤我的「噗」(還是成為朋友?我也不清楚)。

Feb 4, 2009

專業報告≠作文

中山大學政治經濟系副教授 劉孟奇,寫了一系列的文章,《讀古文,學專業報告(上)(中)(下)》,簡單地論述了寫一篇專業報告,所必須有的幾個要件,並利用兩篇古文(沒錯,是文言文),來說明他們如何達到這幾個要件。相當值得一讀,文章都不長,大約十分鐘就可以看完。

劉教授點出了一個我覺得是很少人提到的重點,就是寫一份專業報告,並不是像我們小時候在學校寫的作文,更不是聯考的那種作文。我們在學校被教導,是一種「文學式」的文章,顯少學到「報告式」的文章,這也是很多人搞不清楚的地方。很多人在花大量的精力在講究格式段落的,但沒有搞清楚這點區別,寫出來的東西,也只是差強人意。

回想自己以前小時候,也許作文課是我最討厭的課。一節課的時間,要我生出一篇作文?我又不是曹植再世,給我一週的時間才差不多。或許是天生我的腦袋,就是屬於理工的腦袋,思想是直線型,所以寫出來的作文,永遠不是老師想要的那種。也因為這樣,還好我的專業報告,在直線思考的模式,還稱得上是OK。不過講到這個,就算能寫好專業報告,離要寫出一篇期刊論文,還是差上一大截啊~哀!

Jan 12, 2009

Chinese Democracy

小心,本篇不是政治文!如果夠了解西洋音樂或搖滾音樂,就知道我是要講 Guns N' Roses (槍與玫瑰)這個樂團的最新專輯 Chinese Democracy (台譯:民主大中國)

記得上次 Guns N' Roses (以下簡稱 GNR)出的專輯是在 1993 年的 "The Spaghetti Incident?",沒錯,是在十五年前。其實我本來沒有在聽 GNR,只是有一首曲子 "November Rain" 是每年畢業音樂會時,學校熱音社必定表演的曲子之一(另一首是 Bon Jovi 的 "Never Say Goodbye")。有一年還被拉去當槍手,所以才會認識 GNR。

GNR 的主唱 Axl Rose 嗓音真是相當的棒,屬於沙啞高亢,相當有力量的歌喉。跟 Aerosmith 的 Steven Tyler 是同一類型的歌手,不過我覺得 Rose 對歌曲的詮譯更有一套。樂團的主吉它手 Slash,也是很多學搖滾吉它的人的崇拜對象。不過很惜的,在上一張專輯之後,整個樂團就算是分崩離析了。Slash 和前貝斯手 Duff 離開後,感覺 GNR 就像是死了一樣。1996 年,Rose 開始找新團樂,要製作新的專輯。不過,一直沒有看到新專輯,我也沒有特別喜歡 GNR,沒有繼續去追這消息,所以之後也就以為樂團是解散,或是玩完了。

跨年時,我到芝加哥見一位遠從台灣來的朋友。他一時興起說要去 BestBuy 看看,我就陪他去。結果,我在架上看到一個名稱很有意思的唱片 - Chinese Democracy。仔細瞧,啊?Guns N' Roses 的專輯?一開始我以為是我搞錯了,十幾年不見的樂團,怎麼又出現了。沒錯,這真的是 GNR,而且也就是 '96 年開始製作的那張。費時十幾年,耗資千萬美元(是的,13 millions!),而且是曾經赫赫有名的 GNR 耶,所以就弄了一張回家。

音樂一放出來,就知道跟過去的風格完全不同,但最令我驚訝的事,當聽完整張專輯,會發現這次 GNR 在曲風上的多樣性大大地增加。若是想能重溫過去 GNR 樂風的人,肯定是會大大的失望舟。當然,過往熟悉的聲音,在專輯中還是有出現,只是分量並不多。主唱 Axl Rose 那獨特「噴射引擎式囂張」的嗓音,依舊沒變,但音樂上,聲響較過去豐富飽滿,曲風也多變,不像過去搖滾音樂較為單一的走法。這當然不用說,跟十幾年來,主流搖滾樂風的轉變有密切的關係。

在第一首 "Chinese Democracy" 開頭,在一分多鐘背景音響和閒雜人聲後,在工業搖滾 (industrial rock) 的吉它刷弦中,帶出 Axl Rose 的那鼓撕心裂肺的長吼。接著貝斯和鼓聲,重重的點點擊出,就知道這是 GNR 新的聲音;接著第二首中,不知道是誰的低沈合音,和間奏部分有如鋸子般的吉它獨奏,也是過去不曾見過的;第三首帶點悲情色情的 "Better",也不像過去 GNR 失悲歌曲的哭泣撕吼,反而加入許多的力量;"If the World" 開頭的弗郎明哥吉它,絕對讓人懷疑這是搖滾樂,但聽完全曲,不難讚嘆 Axl Rose 的融合功力;"There Was a Time" 就相當有 GNR 的色彩,以交響音樂開場,並作為整首的背景,利用雙吉它相互交替,加上 Rose 的嗓音,將簡單的搖滾樂,打造的相當有氣勢;"Sorry" 是相當有意思的一首曲子,不見 GNR 的熱血,而是相當陰冷且帶點迷幻;”Madagascar" 一曲在篇排稱得上穩重和悲壯,加上 Martin Luther King 的演說片斷,頗有電影配樂的氣氛,把極欲掙脫某種束搏的渴望,表現無遺;"This is Love" 也是讓人會回想到過去的 GNR,是的,就是 "November Rain"。

這也是很多死忠 GNR 樂迷評批的,已經不是他們所認識的 GNR。尤其是整個樂團,出走到只剩 Axl Rose 和鍵盤手 Dizzy Reed,而且 Rose 網羅了各方人才,讓整個團暴增至九人,所以有人才說,這已經不再是 Guns N' Roses 的專輯,而只是 Axl Rose 的專輯而已。

雖然一開頭,就說了不是政治文,但政治力量無所不在。光看標題,就足以讓這張唱片阻絕在中國市場之外,更不用說歌詞還提及對抗「獨裁」(iron fist)和「法輪功」(Falun Gong),我想不僅讓中國政府氣結,更招來許多「愛國」的中國網友在網路上大肆伐撻。但對歌詞意義的延伸或內含衍生,我也可以說是 Axl Rose 對 Slash 等人的不滿,或對唱片公司的公訴,也可以說是對聽眾長期等待的一個交待,等等,這也只有寫詞的人自己知道。我不想討論,但對在中國市場內,無法欣賞到這張專輯,我覺得是可惜了。

對某些人而言,也許 Guns N' Roses 早已死去,但無論如何,這張 Chinese Democracy 不失為一張好的重搖滾的專輯。At least, I like it much.

Mac Crash!

在 Windows 作業系統中,著名的 Blue Screen of Death (BSoD),也就是俗稱的「藍白畫面」,是家戶喻曉,眾所週知,也幾乎是每個人都見過的畫面。

號稱效能與穩定性都高於 Windows 的 Mac 作業系統 OS X,其實也有系統突然崩潰,無預警死機的狀況。早就在網路上就有所耳聞,但兩年來使用 Macbook 也沒有遇到過,直到一星期前...

還好當時並沒有在執行什麼重要的事情。天下沒有十全十美的事,而且常常事情發生時,也不知道為什麼,能做的,也就只有按下電源鈕,重新再來。

Jan 9, 2009

楽しい vs. 嬉しい

初學日文,學到「嬉しい(うれしい)」和「楽しい(たのしい)」時,一直都搞不太清楚這兩者的差別。翻看一般的日漢字典或是日英字典,兩者的翻譯都不外乎「快樂」「高興」或是 happy, joyful, cheerful, pleasant 等等。在看日劇或動畫時,也會聽到這兩種用法,但似乎並不是同義詞,這兩者有本質性的差異,但一直都搞不清楚。(謎之聲:上課不會問老師嗎!)

昨天看到一則例句,再查了一下,才大概了解其中的差異了。

例1:今天好快樂,楽しかった!
例2:收到禮物我好高興,嬉しい!

可以這樣去理解它。「楽しい」是對於事物當下的高興,個人體驗之後的一種心情;而「嬉しい」多了一種心底的感動,或是某種期待的滿足,可說是更加內化的愉快。所以說,當收到別人送的禮物時,要說「嬉しい」。若說「楽しい」,被認為用詞有誤就算了,若被認為是怪胎就慘了。

至於兩個放在一起,「楽しくて、嬉しい」(happy and pleasant? 又高興又快樂?)有沒有語病,就不是很清楚,個人感覺是有點累贅。

不過話說回來,學英文這麼久,happy, glad, pleasant, pleasing, cheerful, delighted, joyful... 等,也不是分很清楚,看了日英的解釋,只是更加困惑。而且,以中文或英文來學日文,似乎整個學習過程就有很大的不同。真不知道,透過英文來學日文,會不會有問題啊?

Jan 4, 2009

二月的兩大盛事

新的一年開始,就聽到兩則振奮人心的消息,Symphony XX Japan 雙雙要來台演出!分別是在二月22日和二月14日,都是在台北演出。

作為前衛金屬兩大龍頭之一的 Symphony X 和日本搖滾樂團代表的 X Japan,能夠來在台灣演出,真的是對音樂飢渴的樂迷,莫大的新年禮物。

X Japan 是第一支世上自稱為「視覺系」的搖滾樂團,曲風偏向有點前衛風的 speed metal,但許多抒情作品是樂迷的最愛。早在 1997 年 X Japan 就因主唱的離去已經解散,但其魅力一直未減,全球樂迷有增無減,精選輯和DVD也不斷退出。隔年,吉它手 Hedi 意外死在家中,被評為一個時代(視覺系搖滾)的終結。但 2007 年,X Japan 決定要再次復出,再度引熳樂迷的瘋狂。

如果有注意台北101的燈光,在去年九月十月吧,有打出「We Are X」的字幕,那個就是 X Japan 主唱來台的宣傳,那個X的字體也是樂團的 logo。順道一提,X Japan 的最新單曲《I.V.》是作為電影 Saw IV (奪魂鋸4)的主題曲,就可以知道 X Japan 在世界舞台上的魅力。

講到前衛金屬 (progressive metal),第一應該就是想到 Dream Theater,再來就是 Symphony X。不過這兩個樂團的樂風相差很多,而且 Dream Theater 到過台灣數次了(只是為什麼這幾年都不再有了呢?),印象中這回是 Symphony X 頭一回來台。有別於 Dream Theater 風格多變,而且近年曲風有偏硬的傾向,Symphony X 一向如同其名,以交響式風格的金屬曲風,作出史詩般的長篇幅樂章。

實在有點想跑回台灣去聽這兩場說~雖然在美國不乏這類的演唱會,但在台灣可以相當少見的,而且一次又來個兩場,像是大放送一樣。真希望台灣樂迷熱烈一點,就算不景氣也要去,這樣期待以後回台灣,也還能夠有這樣的樂團來台演出。


Symphony X - Set The World On Fir


X JAPAN - 紅 [Last L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