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太平洋兩岸)都正在為了今年的總統大選,搞得沸沸湯湯的。台灣剩不到一個月就要投票了,美國卻還在黨內初選。不過,候選人辯論會上,都有新的方式。美國利用 YouTube 提供公民提問,候選人辯答,而台灣是直接挑選公民至現場提問。美國的辯論會已經數十場了,也沒心思去一一觀察。倒是上週在台灣的第一次辯論會,雖然人在異鄉,無法看到電視轉播,但在各大媒體中,不難找到詳實的紀錄。
看問這些台灣公民的提問,心裡真的只有一個字,囧rz。不清楚中選會是依什麼標準來挑選提問人,但絕大部分的提問都相當的膚淺。在某部落格的文章提到蘋果日報以《知識界自戀》抨擊台灣學界人士的不滿,認為知識界是自大老九,令人厭惡。但我卻相信,菁英主義是社會進步的必要條件。絕大部分的人是平庸的,整體社會的提昇,還是需要少數菁英的推力。這從公民提問中,就可以看得很清楚。
美國黨內初選辯論即將要結束,但有所謂的「專家」認為有許多問題是沒有被提及的,於是 The New York Time 就找出五位專家,在"Is That Your Final Question?"一文中列出他們的問題。兩相比較,立判高下。
當然不是藉此說美國人的公民素質高,或是台灣公民的提問不重要。重點是,若是想成為一個民主制度下的受益者,握有身為公民的那點權利,其實不是那麼簡單的。某部落格是把這些提問人批判的很慘,我覺得是批評的有點太過頭。作為一個小小的老百姓,這些問題是很容易在身旁打轉的。但是作為一位總統候選人辯論的提問,或許他們都沒有好好想過,更不用說有作過功課了。誠如那位部落格主所言,如果連《政策白皮書》都沒有看過,沒有辦法對現行的政策有一定的了解,又如何能提出好的問題呢?
我倒是希望台灣學界,各領域的人士,能成為下一次辯論會的提問人,能提出有實質上意義的問題,而不是一些有的沒的,或過於廣泛的問題。我自覺不是專家,但是我也想提問:若開放大陸學歷的認可,會造成台灣的學生,在入學和就業上遭到排擠,是否就意味著台灣人力不如大陸?若是這個原因而不願承認大陸學歷,是不是太過於保護主義?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