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 29, 2008

Marie Antoinette

電影 Marie Antoinette ★★★,一部十足的宮廷戲劇,大致描述法國皇后 Marie Antoinette 逃離皇宮離開凡爾賽宮(Palace of Versailles)前的一生。宮廷戲不是描述權力鬥爭,勾心鬥角,就是描述富麗堂皇、奢華無度的貴族生活,而這部電影完全是後者的極致。皇宮的金碧煇煌不在話下,座椅的繡花,床頭的雕飾,瓷器的花紋,馬車的裝飾,都令人嘆為觀止,更不用提這些貴族女士的穿著打扮,會拿下 2006 Academy Award for Costume Design 不是沒有道理的。宮廷的生活,也是另一個會令人目瞪口呆的事情。一方面,在宮廷刻板的禮儀下,一切作息雖然是豪華的,但是也是枯燥了無生趣的;但另一方面,在 Marie 正式成為法國皇后後,日日夜夜的開派對,現代那些自稱派對皇后的人,也要退避三舍的。

雖然,這是一部描述十七世紀的宮廷戲,但就音樂上,會發現整部電影在古典樂和搖滾樂之間來來回回。可以說,古典樂的配樂,代表當時宮廷的「正確性」,必須遵守的禮儀規範;而搖滾樂,相對地是代表 Marie Antoinette 的真實內心世界。像在前往法國的路上,心裡的不安和小小的期待,或是半夜去巴黎參加宴會,盡情地狂歡,或是思念深深吸引人的瑞典貴族,等等,都使用現代音樂,傳達 Marie Antoinette 的感受。

其實,看似華麗的外表,宮廷生活是對人的一種禁錮。從一開始,Marie Antoinette 在十四歲遠嫁法國,就是一場政治運作。法國只是視她為王室帶來子嗣的工具,她母親也一直寫信希望她的懷孕,能帶給法國和奧地利(當時應該是神聖羅馬帝國)之間更堅固的關係,不過很諷刺地,她最後是在叛國罪,被判與奧地利通敵的情況下,被法國人民推上斷頭台,只是電影沒有演到最後這段。

在她正式成為法國皇后前,其實她應該是相當不快樂了。從電影的前半段,就看得出來。日復一日的乏味生活,老公長得不帥,又沒情調,對 Marie 也沒「性」趣,而且當時法奧之間其實是處於半敵對狀態,所以還得忍受法國人的冷眼相待,面對必須為王室生下子嗣的壓力,在老公的弟弟先生出小孩之後,她終於崩潰了。在她老公路易十六(Louis XVI)登基為王後,也就是 Marie Antoinette 的地位穩固之後,她開始像是解脫牢籠的小鳥,選擇了我行我素,揮霍無度,作為她生活的方式。電影明顯表達出,一位清純嬌小的少女,如可轉變成後來人人口中的 "Queen of Debt",作為一個政治工具,雖然享盡榮華富貴,但還是不禁讓人同情。尤其是在大時代的巨輪之下,最終還是只能以悲劇收場。

整齣電影,點出了許多歷史事件,像是法國人民對皇后的觀感,法國在美國獨立運動上的態度,皇后小孩的夭折,等等。若是對歷史不熟悉,可能就會錯過這些有深刻意義的小細節,也可能會看得一頭霧水。基本上,我還算是喜歡這部電影,有許多地方值得去細細品味,尤其是電影前半段,描述身在宮廷中的無奈與禁錮,讓我有很深刻的感觸。只可惜電影的結局太過草率,鏡頭帶到國王和王后逃離離開凡爾賽宮(Palace of Versailles),宮內剩下的只是空無一人的殘破,象徵王室的消逝,就此打住,有種太過突然結束的感覺。而且,我還滿好奇,最後 Marie Antoinette 和她老公是如何被推上斷頭台的。若不是倉促的結尾,或是這部電影對我來說就會有四顆星了。

延伸閱讀:Marie Antoinette - Wikipedia

後記:電影最後,離開凡爾賽宮(Palace of Versailles)的畫面,並非是逃離。而是在1789年十月六日,凡爾賽宮被入侵後,王室被民眾要求搬回巴黎,所以王室的人被迫遷入巴黎市中的杜伊勒里宮(Tuileries Palace)。說「搬回」,是因為法國宮廷原先一直都是使用在巴黎的杜伊勒里宮或羅浮宮(The Louvre),1682年起,路易十四(Louis XIV),也就是 Marie Antoinette 她老公的阿公的阿公的爸爸(沒錯,路易十六是路易十四的五代孫),就把法國宮廷搬過去,至到1789年此次事件為止。此後,共和成立,拿破崙皇帝或波旁王朝(Bourbon)復辟,也都沒有再使用凡爾賽宮為皇宮。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