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v 16, 2006

How do you dump?

今天收到一位朋友的email,是轉寄的一篇文章。內容引起我的注意,於是花了一點時間去找了原出處。作者趙于萱,是位旅行作家,在木馬文化電子報上,分兩次發表,一個五百元的垃圾袋(1),(2)

來美國進入第五年,幾乎每年都在搬家,每次搬家,也都要特別去了解一下垃圾的問題。有時回收專用的垃圾筒,但要怎麼分類,newspaper、white office paper、mixed paper、clear glass、brown glass、green glass…,完全跟在台北不一樣,一時搞不清楚,不過從來沒有人要求做垃圾回收,不回收也無所謂;有時連回收的垃圾筒都沒有,所有東西就一股腦兒的往垃圾子母車內丟就對了。所以也就漸漸習慣不做垃圾分類的生活。兩年沒回台灣,今年暑假一回去,每天就會為垃圾分類的事情煩惱,我媽看不下去,就叫我別管了,她自己來幫我分類,萬一搞錯的話,還會被收垃圾的人"退貨"。反正回去才幾天,這些規矩我也就不用去了解。

相形之下,在台北生活的人還真麻煩。但是日本的垃圾分類,繁複的令人嘆為觀止。以橫濱市為例,垃圾分類有十大類,規定達500多條。襪子單隻為可燃類,但成雙的為舊衣物類;唇膏為可燃類,但用完的唇膏則為小型金屬或塑膠類;鍋子丟棄前要先量尺寸,看屬於小型或大型垃圾。但在四國的上勝町,分類更超過40項,電視訪問有人每天花三小時做垃圾分類。橫濱預計垃圾焚化量減少30%,但上勝町已經達到減半的目標。

住在一個環境品質良好的國家,是需要付出高額金錢代價的。這個感受是我在到德國的一星期後、聽見Simon買了一個要價五百元台幣的垃圾袋後,最深刻的感受…

回頭看台北當年要做到垃圾不落地(這可是世界第一的喔!),垃圾專用袋,垃圾強制分類,塑膠袋限用等等,都遇到很大的阻力和反對聲浪。但現在看來,當初這些政策的制定與執行,都是正確的決定,而且市民的反應大部分都是正面的。反觀美國,世界第一大資源消耗體,卻感受不到有什麼政策在這方面著力,大部分人民對垃圾分類收的體認也很低,往往都只是政府機關和公司行號有所要求,但在一般人民眾生活中,卻體驗不到。當然仍有不少有志之士,致力於綠色運動。Earth 911就可以依你所在地區,列出所有包含公家私人的資源回收站,及分類的要點。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