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n 7, 2008

行路難

一位朋友介紹我看成英姝柯裕棻寫的《行路難》,讀完之後,真的心有戚戚焉。一開頭描敘,踏著厚厚的白雪,走上斜坡道去上課,就足以道出在異地求學的心聲。孤獨的,艱苦的,壓力的,迷惘的,無依靠的。

研究生的日子一不小心就會過分簡單,起床,早餐,讀書,午餐,讀書,晚餐,洗澡,讀書,寫論文,焦慮,睡覺,焦慮。間或穿插圖書館,超市,咖啡屋。除了上課之外,一個研究生完全不需要開口說話,沒有課的時候,沒有事就沒有話。日子簡單得像一條傾斜的線,往內心軟弱的方向滑去。

每個人,就會面臨多多少少的不確定性。大部分人都是趨於安逸,寧可走向不確定性較低的那條道。出國唸書,是完全另一個方向的路,這篇《Uncertainty》提到出國可能面對的難題;而出國唸博士班,可能是又是這條路的極致。做一件至少需要三年以上才能看得見結果的事情,還不保證結果是好的,這需要多少的耐力和承受多少的壓力,如果在長期抗戰後,面對百分之分的不確定性,還能相信自己做的是正確的呢?

在國外唸博士班的辛苦,真的是不足為外人所道。以為當初都做好心理準備,但發現,無論預想過多少狀況,一定都會出現從沒想過的情況,尤其不順遂的情況出現,就會令人懷疑自己的選擇。我最近常跟朋友說,出國唸博士班的人,只有兩種:天才跟傻子,很顯然大部分人都不是前者。工作時數沒有超時的問題,因為二十四小時本來就完全是屬於研究的;薪水與努力程度完全無關,只是為了不餓著,可以捨棄的東西是過去不曾想像過的;感情?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但這禮物有時會讓人抓狂到無法正常生活。

去年,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有如此的毅力,所以開始長跑計劃,參加了 Chicago Half Marathon,以為可以藉此證明自己有這種耐力去完成博士學位。後來發現,這一切都是沒有用的,因為就算再有毅力,腦袋長得不對,加上不好的運氣,什麼東西都還是做不出來的。本質上,這兩件事就是不能相提並論,再長的賽跑,都有一個明確的終點,但是博士班呢,是一條看不見終點的路。

問我該不該唸博士班?還是算了吧,如果有什麼高尚的理想或理由,把力氣留在別地方才是。為什麼我又要唸博士班?那就別問了。

1 comment:

  1. 感謝Y提醒我把《行路難》的作者更正。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