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n 3, 2007

Diarios de Motocicleta

Wandering around our America has changed me more than I thought. I am not me any more. At least I'm not the same me I was.
by Che Guevara

不記得什麼時候第一次知道這號人物,成為普羅文化象徵的Che,其顯明的頭像照片,常常在T-shirt或海報上出現,但要算是真正認識,是在今年春假出去玩,看到一支塗鴨後,才去查閱他的事蹟。昨晚看了電影,《革命前夕的摩托車日記》,又再度加深我對他的了解。

本名Ernesto Rafael Guevara de la Serna(1928 - 1967),出生在一個阿根廷的望族世家,成為濟人的醫生,是他原先的志願。旅行,是他的興趣,在求學期間,他就周歷拉丁美洲,花過兩個月的時間,走遍阿根廷的北方。這部電影《革命前夕的摩托車日記》,就是描述他在醫學院的最後一年,他休學一整年,從阿根廷一路向北,上萬公里的路途,穿越整個南美洲,還在秘魯的一個麻瘋隔離區,做了幾個月的義工。這趟旅程,一開始是揮灑青春的熱情,雖然艱困的旅程,卻不減旅行的欣喜之情;但漸漸地,Ernesto看見整個拉丁美洲的貧困和苦難,遭到世界遺忘的文化和底層民眾,一個小小革命思想的火,在Ernestro的心裡開始滋長。

在前往秘魯麻瘋病隔離區時,搭乘的輪船,後面拉著一條小船,上面都是社會底層的人,擁擠的船艙,惡劣的環境,強烈的對比著輪船上的燈紅酒綠。Ernesto站在甲板上,望著這艘破舊小船上的人們,一臉沈思。等到在麻瘋病隔離區做義工的最後一晚,也是他二十四歲的生日,他隔著寬廣的河水,望著住滿麻瘋病人的對岸,他下定的決心,在眾人認為是瘋狂的情況下,他游渡深廣的河,和麻瘋病人在對岸度過他在這裡最後的一晚。

或許是過度的浪漫,過度的理想主義,但這種情操是我們心靈所嚮往的。影片不談論他的革命事業,卻明白的呈現出,一個人思想上的轉變,就如同電影所說,「這不是什麼英雄事蹟, 只是兩條短暫的平行線觸發一段偶然的視界」。兩個人,相同的旅程,同樣的經歷,但是Ernesto做出不一樣的決擇。對我而言,Ernesto是個偉大的人,不是說他的左翼思想或是革命意識,而且在面對世間的苦難時,大多數的人(我也是其中之一),也許會有想法,但也僅僅是讓它停留在腦袋裡,但Ernestro明確地知道他應該做什麼,而且他付諸實行,鞠躬盡瘁。

看完電影,我連想到另一個人,孫中山。從小,我們就被教導他的偉大,他的事蹟,我承認他是了不起的人物,但是在這些不平凡的作為之中,對我完全沒有情感上的認同,因為他已經是不平凡,和做為平凡人的我,引發不起任何共鳴。但是在《革命前夕的摩托車日記》中,我們被帶入相同的境遇之中,了解到Ernesto是如何從平凡成為不平凡。我就好奇,孫中山,也應該是從平凡開始,但我們都不知道,他是如何踏入不平凡的人生。我希望能看到,同樣能觸動人心的故事在孫中山上,而不要像是蔣介石看魚兒逆流而上的荒誕笑話。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